7月9日,记者从银川市国资委获悉,随着全年时间过半,银川市国企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,通过运用“红黄榜”、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机制,推动企业管理人员全面竞争上岗,中层干部竞争上岗252人,考核不胜任转岗、降级26人,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占比保持在60%-65%,有效激励“躺平式”干部向“实干型”企业家对标转型。
国企改革是一场系统性提升,通过改革更加明确了国企的市场定位,建立了科学系统的监督制度,有效提升了国企市场化竞争力与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。“国企改革既要放得开也要管得住,激发国企的市场竞争力,是国企改革的核心。”银川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此银川市系统化、分类别构建了“1+N”国资监督制度体系,配套出台21项制度,形成了覆盖国企改革发展全链条的监管框架,有效推动国资监管从“管资产”向“管资本”转变。
今年以来,银川市出台了《授权放权清单(2025年版)》从战略投资、财务管理等5类授权放权20项,通过授权放权激发企业自主决策活力,实现监管精准性与企业能动性的统一。相继出台了市属国有企业劳动、人事考核、工资总额管理等细则,从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到机构设置、人员管理形成全链条制度支撑,推动国企内部管理机制市场化、规范化,激发员工动力。
“铁饭碗”是国有企业吸引人才的优势,也是禁锢国有企业发展的障碍。为此,银川市国资委以“业绩升、薪酬升,业绩降、薪酬降”为导向,严格按照考核结果“结账”取酬。在2023年的考核当中,宁夏哈纳斯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净利润高于上一年,集团内员工的薪酬也有了相应的提高,其余净利润考核下降的,薪酬待遇都有了相应的减少。待遇“能高能低”收入还要拉得开,市属国企间不同企业负责人收入差距最高达到1.93倍,管理人员依据岗位价值、业绩贡献、价值创造等拉开差距不低于10%,也就是说贡献越大收入越高,付出全部要通过薪资报酬体现出来。
打破“铁饭碗”是国有企业改革当中最痛的点,目前,市属国有企业全部实现了管理人员全面竞争上岗,实现干部“能上能下”。落实全员绩效工资考核,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10余人,实现员工“能进能出”。
国有企业改革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银川市国有企业改革正从追求效益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,改革不再只是“破旧立新”,更是“优化升级”,只有将革新常态化,才能在市场变化当中引领浪潮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国企力量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宁)字第056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宁)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